自我批判与思考 「三」

自我批判与思考 「三」

Yeren Lv3

这两天在朋友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知乎帖子,帖子探讨的话题是“去一线大城市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认为这不是大城市的问题,而是golden age的原因,越大的城市,潜藏的机会越多,普通人所能够体会到的高光时刻就越多,大量的高光时刻组合而成golden age,于是就越吸引人。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想讨论是否应该去一线大城市,只是想结合这篇帖子的观点谈谈我对人生片面的一些看法。

什么是人生的高光时刻?我认为这个定义可能很宽泛,它可以是一次考试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可以是整个中学阶段的学霸身份;甚至可以是一次游戏中carry全场取得胜利。在我看来,高光时刻并不一定是一个时刻,它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甚至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只要你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且这份优秀因为某个事件被大家所认可,那么这就是属于你的高光时刻。

人普遍渴望认可,这种需求源自人类的社会性,本质上与归属感、自尊和自我实现有关。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将归属与爱以及尊重列为人类基本需求之一,表明人渴望被他人接受、认可和尊重,而高光时刻无疑是获取认可与尊重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然而,每个人对于高光时刻的理解不尽相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对于高光时刻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小学生在班级中举办的口算比赛中赢得了第一名会非常开心,认为这是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但是让一个高中生参加相同的比赛并在一群小学生中赢得第一名,高中生并不会有什么感受,也不会认为这是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相反,他会认为这是自己必然能够做到的。一个人对高光时刻的理解与自己的认知相关,只有他认为自己突破了自己当前所在的层级,获得了更高水平的成就,才会认为这是高光时刻。为此每个人都拼命努力,追求一个又一个的高光时刻,从而实现自身水平的不断提升。

努力->成功->继续努力->继续成功,看上去这个循环很完美,没有任何问题。然而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吗?随着一个又一个的高光时刻的发生,这个人所处的周围的环境的平均水平一定是越来越高的,周围也一定不乏有大量的有相同经历的幸运儿,这些幸运儿既有天赋又很努力,那么他又如何能够确保下一个高光时刻一定能够发生在自己身上?当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时,成功是偶然,失败才是常态。

为此,有一个听上去很残酷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就是我们必然会失败。或许过去我们一直在努力并且很幸运抓住了机遇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但是我们无法否认高光时刻终究会过去,而我们也终究会化为平凡的尘埃,落在不起眼的角落。所以人们会怀旧,高中之后不曾联系的学霸日后与另外一个平平无奇的高中同学结婚了,留在大城市永远买不起房的小两口迟迟不愿意离开大城市。无他,只是逐渐熄灭的热情想要寻回它记忆里的那一缕高光罢了,哪怕这一缕光再也不会回来。

事物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而最终的结果仅凭个人难以改变。我并不认为怀念过去是什么既定的错误,“一个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而每个阶段都是人生的一种体验。放低自己的期许,珍惜自己已拥有的事物,接受自己身为“工具”的属性,着眼当下。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人民的名义》里的孙连城,当官场晋升无望,不妨抬头仰望星空。

  • Title: 自我批判与思考 「三」
  • Author: Yeren
  • Created at : 2025-03-10 19:16:02
  • Updated at : 2025-03-10 22:11:01
  • Link: https://blog.yeren.xyz/2025/03/10/250225-Essay/
  •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
On this page
自我批判与思考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