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批判与思考 「二」

自我批判与思考 「二」

Yeren Lv3

聊一聊失败,这部分内容参考自若干年前的一篇笔记,当时正值考研冲刺之际,压力与焦虑横行,但终究还是调整了过来,朝花夕拾,从现在的角度看过去的笔记,有了新的感想。

精神分析学将人的意识分解为可被感知到的主观意识和难以被感知到的潜意识,潜意识中可能存在很多“有害”的意识,例如看到桌子上的刀子,有一瞬间飘过一个念头,想用这把刀刺入旁人的身体;与对方聊天,突然想要扇对方一耳光等等。这些念头在产生时并无对错,只不过随着三观的逐渐形成,那些三观认为“有害”的意识就已经被阀门在大脑感知到前拦下,成为了潜意识中的一员,而那些“无害”的意识则被允许进入大脑进行思考。然而,阀门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出错的时候,当人压力过大,开始焦虑甚至抑郁的时候,阀门就开始逐渐失控,有些“有害”的意识就开始飘出,对人造成伤害。

说这么多,那有没有补救的办法?在我看来,避免胡思乱想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胡思乱想,或者说让自己忙起来,紧张起来,不给自己胡思乱想的空间。不要固步自封在自己营造的小圈子里,出去,去感受一些当前感受不到的氛围,从自己局限狭隘的视野里走出来。

当今的社会,几乎所有东西都无法预测,股票、市场、行情等等,大部分996工作的人,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自己未来几年的走向以及发展趋势,即便是国央企业的员工,也无法保证可以干满一辈子度过自己幸福的一生。但有一件事,几乎一定可以预测,那就是自身的成长。一个正常参与社会运转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是更有经验,更有阅历的,这点毋庸置疑。所以,若干年前感觉让自己一塌糊涂的失败,在若干年后可能也只是酒桌前的笑料。小学时觉得惹恼了家长是失败,中学时觉得成绩差就是失败,大学时觉得没有保研/找到好工作是失败等等。确实,这些结果算不上成功,但也远远没有达到让人产生焦虑乃至压抑负面情绪的程度,人生并不只有这一条路,觉得眼前的这一条路行不通就开始否定整个自己的人生,这种想法是幼稚的。

“已经很厉害了,又活过了一天。”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坎,有的自己可以跨过去,有的跨不过去,熬一熬,时间也会慢慢抚平。没有跨不过的坎,当时看来天大的事情,也会逐渐淹没于时间的长河之中。


中国的孩子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国泰民安,大部分孩子都能有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在生物学意义上健康的长大;不幸的是从六岁小学开始一直到十八岁中学毕业,他们都要一直背负着高强度的压力与同龄人竞争,与自己竞争,以便能在未来有个相对较高的起点,他们甚至别无选择,只能按照家庭乃至社会所画的既定路线去努力,或者说,去活着。

中国自古就有树立圣人的传统,一个人必须是完美无缺的,才能被大众所追捧,哪怕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在圣人眼中也不过是举手间就可斩断的羁绊,他是如此的完美,以至于失去了一个人应有的血色,当人们看到圣人时,只会被那耀眼的光芒刺的深疼,羞愧的转过头,为自己内心的杂念而折磨不已。又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圣人,他永远会在正确的时间内干正确的事,得到正确的结果,而我们的存在,就是在于印证圣人的选择永远是正确的,而自己则是错误的那一个,并被圣人的训斥以及自己的杂念所导致的失败鞭笞的无地自容。

每一个孩子都被期许成为圣人,在自己力所能及之处作出最正确的决定,永远认真听课,永远按时完成作业,哪怕是所做的每一张试卷,每一道题,都被期许选出正确的选项。相应的,孩子被剥夺了成为一个正常人的权利,不知道粮食是如何从田间一步步走到餐桌上,衣服是如何从地中一步步走到衣柜,不知道社会如何运转,人际关系如何维护。十八岁,在原始社会中顶天立地的青壮年,在眼下环境却是个十足的幼儿。

但是,即便如此,每个孩子也终究无法成为圣人——或许一个人最接近圣人的时期是婴儿时期,因为此时还不需要做出“正确”的抉择——每个人终究是有血气的,性格鲜明的人,而不是挂在墙上,传于人们口中,藏在文字后面的没有血色的“圣人”。

一个孩子,他可能一次次的成功,但他一定无法避免失败。当他不得不从过去的成功中脱离,开始面对失败的时候,他才不得不意识到这一点,他羞愧不已,为自己愚钝的思维、肮脏的私欲以及薄弱的意志感到耻辱,将失败完全归结于自己,为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感到羞耻,而失败的苦果,则是他未曾听从圣人之言所必须接受的惩罚。他每日每夜沉浸于自己的忏悔中,祈求圣人的原谅,希望自己的愚行能够被圣人所原谅,并向他指引新的前进的方向,但他终究是失败了。又或许根本没有所谓的圣人,有的只是一个一直沉睡在美梦中而如今终于大梦初醒的人,一个一直活在别人的想象中而如今终于发现自我的人,一个终于显现出血气的人,一个正常的人。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取。”

没有失败,又何谓成功?没有自我的种种错误,又何谓圣人的永远正确?人生,不过是一场达尔文笔下生命优胜劣汰的过程,我们注定了彼此不同的性格,思维,身体机能,在一个相同的环境中彼此竞争,适应环境者胜出,不适应者失败,为了获得生存的权利,我们被剥夺了正常人的权利,不惜磨灭自己的本性,朝着环境所设定的完美的圣人的方向所努力。然而这一切本就是一场梦,一场名为「学生时代」的梦,当过年听到亲戚朋友——“有对象了吗?”——的问询时,一切逐渐破碎,梦逐渐倒塌,「学生时代」慢慢结束。管他是否适应,紧接而来的是另一个梦的开始。

所幸,人生同样也是一段旅途,不管胜出或是失败,经历、感悟以及痕迹,作为一段存在的见证,总是会让这段旅途充满价值。而我能做的,也是正在做的,就是坦然接受,并为自己而存在。

life

  • Title: 自我批判与思考 「二」
  • Author: Yeren
  • Created at : 2025-02-06 00:21:08
  • Updated at : 2025-02-08 18:05:21
  • Link: https://blog.yeren.xyz/2025/02/06/250206-Essay/
  •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
On this page
自我批判与思考 「二」